全面实现崇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再造”
首页 | 2021公司年检 | 业务范围 | 成都投资环境 | 政策法规 | 外资企业设立 | 外资企业变更 | 外资企业注销 | 其他登记 | 注册资本验证 | 外商投资企业年检 | 商标注册 | 新闻资讯 | 资质办理 | 审计评估 | 投资注册须知 | 注册常见问题 | 资料下载 | 会计师事务 | 联系方式
全面实现崇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再造”
[2009/3/18] 浏览次数:1467

    核心提示

  ●崇州市统筹城乡发展三年内全面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再造”的城乡新形态:

  ●城乡一体的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产业体系基本完善;

  ●围绕农民居住方式的转变,同步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市域经济社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引言  

  “生活会比以前好很多。”3月春来早,崇州市文井江镇大同村统规统建的灾后新房正在加紧修建中。在灾后重建规划中,文井江镇将变身温泉小镇。村民甘晓琴家打算,新房建好后开个温泉农家乐。

  2009年,崇州正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集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的强大动力,统筹推进“全域崇州”范围内城乡统筹发展。“越是处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越是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越是要深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在崇州市委书记范毅看来,深化城乡统筹、加快崇州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任务是加快重建、促进增长,基本方向是城乡统筹发展,内在动力是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同发展共繁荣的城乡新形态,产业发展是支撑,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关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均衡配置是保障。2009年, 崇州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以更宽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多的办法、更快的步伐,奋力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未来三年里,崇州将围绕“两年全面恢复、三年全面升级、五年全面提档”的灾后重建目标,全面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再造”,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新跨越,建设一个经济充分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最佳、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崇州。

  全域统筹

  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把城市和农村统筹考虑,整体优化功能,从而产生1+1>2的乘数效应, “统筹”正成为崇州城乡全面协调发展的导向力、粘合力、组织力和生产力 。

  今年3月,崇州市桤泉镇新成立的惠民劳务合作社吸收了110名新社员,通过合作社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合格后,他们将就近在农业园区实现就地就业。

  桤泉镇是崇州市的纯农业乡镇。近年来,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不断拓展,桤泉镇现代农业加工企业不断增多。一方面,当地的富裕劳动力需要就近实现转化就业,一方面企业需要合格的农业产业工人。而合作社的建立,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承接农民实用技能培训,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对专业、熟练、有序组织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近年来,崇州市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步伐。但大农村、小城区的市情制约了城乡的同步协调发展。农民与城镇居民相比,收入增长仍然缓慢;农业仍然属于“弱势产业”,与二、三产业相比,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农村与城市相比,发展仍然滞后,以教育、文化、卫生、救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套改革向农村的延伸仍然有待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基础是工业充分发展,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进。” 崇州市委、市政府认为,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难题,需要大力解放思想,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探索远郊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创新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正成为崇州城乡全面协调发展的导向力、粘合力、组织力和生产力 。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崇州 把城市和农村统筹考虑,整体优化功能,1+1>2的乘数效应正不断呈现。

  体制机制三大创新,崇州正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生态”。

  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去,发展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将“短板”加长,需要扩大农村投融资力度,构建良性互动的农村金融“生态”。

  2009年,崇州市提出,充分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既依靠政府配置公共资源,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搭建有效的融资担保服务平台。通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撬动大量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生产设施、市政设施、产业发展领域和灾后重建;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新品种,建立村镇银行、农民互助银行、互助经济组织等形式多样、政策灵活的金融组织形式,构建与市农投(担保)公司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融资体系。扩大农村融资担保抵押范围,在集体建设用地实物担保抵押和承包地、林地流转行为担保抵押融资方面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同时,发挥群众的自主意识,激活农民“钱包”,广泛开展自主经营和多元创业。

  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全面试点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2009年,崇州提出,公共财政投入向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公共服务的人才等资源覆盖农村地区,通过试点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乡结构衔接、标准统一、保障同步的服务管理体制。

  2009年,崇州将探索建立政府、市场、农民分类供给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在农村投入、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风险保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结构完善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履职尽责,尤其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提供全方位的财政保障,通过充分整合资源,建立规范、统一、有序的服务平台和运行机制,加强注重管理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实现工作重心向农村倾斜;充分发挥市场在经营性服务行业中的优势,为群众提供优质社会化服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崇州提出,突出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服务和管理,实现集中居住区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羊马、街子等重点乡镇按照“1+17”的基本标准进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管理服务标准。

  构建村级治理机制,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今年,崇州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构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良性互动机制,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推进,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员互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崇州将巩固提升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导向,村级公共管理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两轮驱动”,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村民委员会“三会”合治为主要内容的 “一轮导向、两轮驱动、三会合治”村级治理机制,建立民主决策管理机制,推进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由直接支配、管理公共资源和集体资产,向组织村民自治、协调利益矛盾、提供优质服务转变。

  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崇州正集聚起发展的强大合力,把硬件投入形成的城乡统筹发展“骨架”变为全面推动城乡发展的有生机、有活力的“活体”。

  围绕重点区域

  统筹带动区域发展

  以区域优先发展战略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同步提升城乡统筹综合示范点的聚集力和辐射力,提升“全域崇州”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水平。

  2008年7月,成都市重点发展镇之一的街子古镇灾后重建初步规划方案确定。未来,街子古镇将斥资70亿元,把自身打造为一个充满古镇幽趣、唐诗韵味的山水古镇。作为“北部崇州”的核心区之一,未来街子镇还将辐射带动周边沿山区域发展。依托现有山水古镇及周边的鸡冠山、九龙沟等景区来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名镇、人居城镇、生态城镇。

  “通过区域优先发展战略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域崇州’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水平。”崇州市统筹委主任杨林认为,运用灾后重建的经验打造城乡统筹的综合示范点,不仅要站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科学规划示范区域的产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和服务等具体内容上,更要统筹用好各类资源,辐射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

  过去,桤泉镇属于崇州市隆兴片区的乡镇之一,发展基础差,区位优势不明显。五年前,桤泉镇还是个纯农业乡镇,镇里只有一两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五年后,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农业加工基地、农业深加工车间,农业科技转化园区和现代观光农业园等板块,引领着崇州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伴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桤泉镇的小城镇建设也不断加快。未来,桤泉镇将在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领域辐射带动隆兴片区发展。崇州希望,通过培育统筹城乡综合示范点,把桤泉探索纯农地区“三个集中”的实践经验,复制到崇州的其他区域。

  资源、资金、人才统筹使用,打造城乡统筹综合示范点,崇州正在“全域”视野下,提升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和质量。2009年崇州提出,以农村、农业、农民自身的充分发展为核心,以有序推进农民向城镇、中心区集中和土地向规模集中为根本途径,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围绕重点镇、重点区域、重灾乡镇,着力推出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点,实现农村改革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突破,提升崇州市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点建设过程,是不断探索城乡发展关系,创新城乡发展体制机制的过程。”崇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三个坚持”为原则,探索示范点建设,即: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土地、产业等政策手段,建立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介入的良性发展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充分运用不同区域的地理、资源、产业、人文特点,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坚持规划约束、民生优先、综合施治的原则,围绕农民居住方式的转变,同步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协调转变,突出就业增收、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统筹编制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公益设施、产业发展规划,并确保刚性执行。

  按照重点乡镇、重点区域、重灾地区优先发展的思路,2009年,崇州市将重点打造羊马镇、桤泉镇、街子镇、花果山生态观光农业区和沿山重灾乡镇等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点。在示范点建设中,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农民居住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协调转变,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实现重灾地区经济社会“再造”,把重灾区打造成为领跑成都的统筹城乡发展样板区。同时,运用灾后重建的经验,指导桤泉镇、羊马镇、街子镇等重点镇,以及花果山、白塔湖等重点区域统筹城乡发展。

  拓展提升“三个集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推进,复制示范点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未来崇州将呈现出“一点突破、两翼齐飞、三大产业集群、七大特色农业区域”的发展布局。

  重大项目做支撑

  三次产业恢复升级发展

  加快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构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促进三次产业恢复升级发展,构建更加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崇州正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坚实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产业是支撑。崇州市委书记范毅认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资金、人才、技术回流,除了政策下乡、体制下乡,更重要的是项目下乡。

  项目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抓大项目,大抓项目,城乡“一盘棋”考虑,崇州正不断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基础。2009年,崇州将以灾后重建、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项目快速推进为抓手,确保“崇州2009年项目加快建设年”百亿元投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力保持崇州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目前,崇州已确定拟实施项目142个,总投资282亿元,2009年投资10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77个,总投资98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50亿元;工业项目23个,总投资86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30亿元;农业项目22个,2009年,计划投资11亿元;服务业项目20个,总投资68亿元,2009年计划投资9.4亿元。

  将近期经济快速平稳增长与远期发展目标结合,崇州正加快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构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促进三次产业恢复升级发展,构建更加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009年,崇州项目建设将坚持“五个围绕”,全面提升项目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围绕“两年全面恢复”,全速推进灾后重建,确保灾后重建目标高质量提前完成。年内,崇州将力争完成27个受灾群众永久性安置点项目的建设工作。同时,全力推进受灾地区学校、年内,将全面完成44个学校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等年内全面竣工;年内完成体育设施等其他灾后重建项目建设。今年,崇州将全面加快灾后重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力推进52个重庆援建项目建设。

  围绕“工业集中集约”,全速推进产业集群发展。2009年,崇州将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为重点,全力构建家具、制鞋、轻工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平台”,年内将完成18.8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省级授牌工作;同步做好以机电和轻工业为发展重点的国家级成都循环经济集聚区总规、控规和环评等前期基础工作,并在落实国家投资取向的基础上,全力引进一批具有科技含量的工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明年落户崇州做准备。

  围绕“四大农业园区”,全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 以打造“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和样板农业园区”为目标,全力推进桤泉高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加快推进花果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建设;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为目标,加快丰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围绕“两大发展走廊”,全速推进服务业恢复升级。 加快以街子镇为核心的“北部崇州”升级打造步伐,推动崇州旅游灾后恢复生机发展,加快“羊马新城”建设,努力将羊马新城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和崇州的城市副中心;突出城镇主体功能,进一步加快现代商贸业发展。

  围绕“扩大内需”,全速推进基础设施上台阶。加速构建城乡一体、供需平衡、高效衔接、高度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把公路恢复重建与建设崇州现代综合交通、与农村交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崇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继续完善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发展环境建设。

  今年,崇州将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着重策划包装产业化项目、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并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全年完成入库常备项目(动态)383个。为拓宽融资渠道,崇州将建立全市重大项目信息库,加强银、政、企三方合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参与项目建设,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今年将完成45亿元融资任务。

  链接

  崇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再造”的时间表:

  2009年,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试点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运行机制并逐步扩面。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就业服务、社会保障、金融体制改革、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重点领域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1。

  到2010年,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桤泉镇、羊马镇、街子镇等重点乡镇和灾后重建示范点、花果山观光农业区等示范区域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

  到2012年,构建起“四位一体”科学发展长效机制,城乡统筹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城乡一体的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产业体系基本完善;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市域经济社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城镇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

  崇州2009年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点聚焦

  羊马镇——紧扣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工作部署,以羊马新城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家具产业园。

  解读 

  2009年,羊马镇将依托家具产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力打造“家具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三产业、湿地休闲旅游业”四大产业经济体系。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工业重镇向三产高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把羊马建设成为集休闲、旅游、商贸、居家为一体的宜居新城。

  桤泉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中心,打造桤泉纯农业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样板。

  解读 

  以政府宏观引导强化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微观基础,以统筹全面的工作举措增强桤泉模式的“可复制性”,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出实绩、机制创新出经验、纯农业地区发展出实效。建立农产品原材料生产、农产品加工、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三次产业互动的产业格局,全力打造以农业为“胚胎”,集生产、加工、物流、体验、教育、观赏、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打造纯农业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

  街子镇——以4A级生态旅游小镇建设为重点,打造街子城乡协同发展的示范点。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经济产业,提高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能力,探索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新模式,促进街子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全面升级。

  解读 

  今年,崇州市将加快推进“街子——鸡冠山旅游产业发展走廊”建设。力争川西旅游环线建设、“街子新城”、“成都美村”、“凤栖山公园”和五星级酒店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街子古镇、新城建设全面升级,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灾后重建示范点发展方向

  以恢复重建为重点,打造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样板。按照龙门山脉“北部崇州”段产业发展规划,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以“六大工程”为重点,科学推进居住方式转变,以特色效益农业、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管理条件,促进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解读 

  围绕“北部崇州”发展战略和“两区一带一高地”发展布局,突出抓好特色效益农业、生态旅游两大产业,积极探索农村产权要素流转,配置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把灾区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窗口。

  重点区域——以万亩观光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坝丘结合部统筹城乡综合示范点。 

  解读 

  按照山上休闲运动、山下农业观光的产业布局思路,依托“布郎李”、“黄金梨”等农产品品牌优势,扩大招商引资,着力打造万亩观光农业园。打捆建设用地、承包地土地资源,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探索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强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特色精品观光农业区域带,做亮坝丘结合部统筹城乡综合示范点。 

  后记

  统筹城乡发展的崇州新轴线

  从地图上看崇州,它紧邻中心城区,处于成都“一区两带六走廊”中,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正与中心城区“无缝对接”。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即将修建的成温邛城际快速客运铁路构成的“横轴”与华怀路构成的“纵轴”共同构架起崇州的发展空间。两条轴线穿越城市,抵达乡村,未来,在这两条主轴线上,崇州将勾画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同发展共繁荣的城乡新形态。

  缩短的不仅是城乡的空间距离。未来三年里,崇州市委、市政府正不断缩短城乡的发展距离,再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崇州。

  经济学上的“点轴理论”认为,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升级,一个个斑点状分布的增长极点将沿着轴线由点到面扩散,城市经济新的生长点由此而形成。不仅放大轴线的经济优势,崇州正以轴线上的一个个原点出发,提升统筹城乡综合示范点的聚集和辐射力他,推进全域范围内的城乡一体化进程。用统筹的方法,创新的思维,综合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手段和方法,因地制宜地突出发展重点,统筹推进城乡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崇州正“再造”城乡居民同享平等的发展机会的新轴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后台管理
版权所属:【成都首嘉企业登记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市外资代办服务网—成都外资公司注册手续-注册成都外资分公司-成都注册外资公司-工商代理13981964009
执行时间:.047ms
Powered by 成都首嘉 V3.2.15 Copyright © 2005-2022. 蜀ICP备0600716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