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余个汽车(工程机械)企业云集经开区
翻开经开区300多个企业名单,“汽车、汽配、工程机械”行业已悄然衍变成主导产业,并形成了汽车产业聚集的快速之势。投资7亿欧元的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年产35万台整车基地正式签约并全面启动前期工作;一汽丰田、吉利轿车、日本神钢等项目全面开工,丰田纺、普什重机、神户钣金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外资项目较快推进。经开区已经聚集整车及关键部件、配件项目180余个,汽车(工程机械)产业链初步形成,奠定了成都经开区在中外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2008年,全年共新引进主导产业项目30个,到位资金32.4亿元,汽车(工程机械)整车生产4万辆,实现增加值35亿元,增长49.6%。
2008年以前,龙泉工业史上始终有这样一个遗憾:全区没有一家百亿企业领航。2008年,以川渝中烟集团年销售收入达110亿元为标志,经开区创建“百亿企业”工程实现零的突破。神钢集团“创百亿”项目加快建设,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填补了全区工业“创百亿”空白。
2008年,经开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累计达到185户,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已达41户、过10亿的已达3户,税收过亿的已达2户、过千万的已达12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8亿元、占整个工业增加值97%,同比增长29%。
省市重大产业化项目这个硬性指标是衡量着一个地区招商引资质量。2008年,在加快推进的102个重点项目中,经开区有66个被确定为省市重大产业化项目。自贡硬质合金等30个骨干企业扩产增效;南车隧道、环球特玻等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竣工投产;一汽专汽、光明光电三期等10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汽丰田、神钢迁建工程等22个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全年完成工业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59.6%。
2008年,在特大地震与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经开区重大项目开工数量、工程进度、投资力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时,工业项目的投资比重也首次在全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中超过50%。今年,据初步估计,全区共有370余个项目,其中,省市重大产业化项目突破100个,再次创下新佳绩。
一流服务营造最佳投资环境
近年来,成都经开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升承载能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整合完善基础设施,已经具备培育百亿企业集群,科学打造千亿产业的坚实基础。
在成都经开区,投资者听不到工作人员说“不”,对于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工作人员会说:“我给你想办法。”最终,都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经开区实行的准军事化办事决策体系和五星级的服务体系,让每一位来经开区投资兴业的客商都充分感受到“只找一个人、不缴一分钱、办好一切手续”一流的投资服务环境。
“组团帮扶进企业”——成都经开区打造一流投资环境的又一名片。今年以来,经开区干部职工纷纷深入企业,主动服务,在全区推行“组团帮扶进企业活动”,并同时启动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重大项目促建、市场开拓、能源要素保障和园区承载能力建设等专项行动,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最优发展环境.
目前,经开区东区规划基本完成;南区26.5平方公里4、5标段基本具备通车能力,1、2、3、12标段完成工程量80%;一汽丰田、吉利、丰田纺等项目全面完成场平工程并顺利开工建设;一汽大众北厂区等项目完成场平并作好开工的前期准备;经开区西、东、南区管线拆迁、施工用电工程以及龙华路军用通讯线路迁改等工程如期完成,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3.树立全省区域合作典范。
2008年初,全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拉开序幕,各区县掀起了产业转移高潮。按照成都市和资阳市签订的跨区域战略合作协议,我区与邻近的简阳市率先携手共建成资工业发展区。2008年9月8日,经过精心筹备,涉及简阳市养马、石盘、周家等4个乡镇的成资工业区起步区16.7平方公里动工建设,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农民安置房同时进行场平施工——成资工业区正稳步推进。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作为未来四川省构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资工业发展区将结合成都、资阳两地产业发展现实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对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的产业调整,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
在发展方面,规划起步区16平方公里,规划发展区60平方公里,在起步区的基础上,逐步向北拓展,在规划发展区的基础上,最终向东、向南拓展,达到100平方公里的建设规模。“我们将力争用3年时间,开发建设发展区30平方公里,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00亿元;到2012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元。”工业区相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未来,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作为成都向东发展的载体,成渝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必将成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