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挑战 新机遇 成华区发展新气象
首页 | 2021公司年检 | 业务范围 | 成都投资环境 | 政策法规 | 外资企业设立 | 外资企业变更 | 外资企业注销 | 其他登记 | 注册资本验证 | 外商投资企业年检 | 商标注册 | 新闻资讯 | 资质办理 | 审计评估 | 投资注册须知 | 注册常见问题 | 资料下载 | 会计师事务 | 联系方式
新挑战 新机遇 成华区发展新气象
[2009/1/22] 浏览次数:1460
    成都东郊,作为见证成都发展的重要地域,这里的一事一物都烙上了历史的印迹。经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这片发展的热土依然昂首向前,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成都成华,这个承载着几代“东郊人”光荣与梦想的老工业基地,这片铁路与公路交织、老厂区与新小区混杂的土地,经历30年改革大潮的洗礼后,迎来了又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春天,60万成华人将乘上“全面小康”的快船……

  如果说,“东调”盘活了成都的东郊,那么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搬迁改造惠民工程,就是构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与关注民生双管齐下的良性发展系统,包括对其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改善,在城东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张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安康共生共荣、共赢发展的利益一体化格局。

  新年伊始,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运行环境,成华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关注民生,加大惠民利民力度的决策,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启动惠民工程新片区,加快搬迁改造进度,是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求的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开创新天地、塑造新形象、实现新跨越”的号角已经吹响,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成华区正以争创一流的精神,向新的目标加速冲刺,奋力登攀……

  新起点

  惠民工程为民谋划新生活

  新年伊始,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第三期正式启动。新启动片区涉及府青路、府青路立交桥、万年场3大片区4个点位。据悉,惠民工程启动一年来,已完成投资约40亿元,一、二期累计签约10551户,搬迁5.5万人,占启动户数的96%。

  惠民政策不变,工作力度不减

  昨天下午,成华区东郊惠民工程新片区启动工作部署及动员大会在华西中学举行。来自该区机关各部门、各街道的2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会议。这是成华区2009年召开的第一个工作部署会,也是成华全区党政机关、党员干部新年上班后集中接受的第一项工作任务。

  “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一定不要松懈,要越干越好,心要更诚一些,标准要更高一些,抓得要更好一些。”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市领导,元旦前夕在验收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目标完成情况时的要求,成华区把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把东郊惠民工程作为全区的“一号工程”不动摇,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启动东郊惠民工程第三期搬迁改造,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加大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确保东郊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也要加快工程推进速度,让困难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成华区区委书记、东郊惠民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何立斌表示,一、二期工程签约工作基本结束,新启动片区仍坚持“一补四不补”等惠民政策。据了解,投资80亿元,惠及8万“老东郊”的东郊惠民工程,自2008年1月以来,先后启动了双林路片区的五冶/攀成钢生活区、府青路立交桥片区的量具刃具厂生活区、万年场片区的川棉厂生活区的搬迁改造。截止目前,已累计签约10551户,搬迁5.6万人,拆除危旧房113幢,完成投资约40亿元。

  尊重群众意愿,先模拟后搬迁

  据悉,东郊惠民工程第三期涉及位于府青路片区的冶金实验厂、肉联厂生活区,府青路立交桥片区的电机厂生活区,万年场片区的川棉厂生产区,将搬迁住户3234户,拆除危旧房75幢约13.47万平方米。预计到今年6月,惠民工程累计签约将超过14000户,年内基本完成五大区域的搬迁改造签约工作。

  成华区区长戴浚介绍,东郊惠民工程第三期改造范围内的住户在享有医疗、就业、社保等配套政策的同时,还将参与“模拟搬迁”,通过签订模拟搬迁协议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进一步提高惠民工程的群众满意度。

  按计划,第三期工程启动后,入户宣传工作组将分别深入各生活区,逐户进行宣传发动和面对面服务,协助有搬迁改造意愿的住户签订模拟搬迁协议,力争在春节前完成模拟搬迁协议的签订工作。惠民工程指挥部以点位为单位,对住户的意愿进行汇总和分析。模拟搬迁协议签订比例达到90%以上的点位,指挥部将按照“成片集中、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实施搬迁改造。同时,指挥部在各搬迁改造点位还指定了专人,负责解答模拟搬迁协议签订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惠民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第三期工程牵涉范围广,搬迁住户多,搬迁安置资金需求量巨大,指挥部将与成都市城投集团协同配合,克服困难,确保搬迁安置资金及时到位。

  多重优惠并举,满足住户需求

  据透露,为让住户享受更多的惠民政策,东郊惠民工程指挥部在加快“蜀都惠园”、“锦绣东方”等安置房建设的基础上,针对选择货币终结安置方式的搬迁户,推出一定数量的“特价惠民房”,为搬迁住户提供更多选择。据了解,特价房最高优惠可达500元/平方米。

  “安置房功能齐全,经济实用,并进行简装修,搬迁住户可直接入住。”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惠民工程安置房全部按中档商品房建设标准设计,多种户型能满足不同住户需要。已开工的安置房建设面积近70万平方米,可安置8000多住户。目前,原地安置房“蜀都惠园”建设已进入施工阶段,“锦绣东方”就近安置房部分楼栋已封顶。预计今年国庆前,选择就近安置的首批住户就能搬进现代、时尚、配套设施完善的电梯公寓。

  “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到一系列惠民政策,顺利搬进新居,这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作为一名市民代表,能与‘老东郊’共同分享这份喜悦,很高兴。”今年元旦前夕,王甫信等来自全市不同行业的20多位市民代表,通过实地考察和听取汇报的形式,了解惠民工程的情况后感慨地说。在东郊惠民工程图片展中,市民代表们通过一张张反映搬迁签约、吃团年饭、送锦旗等感人的照片,更感受到了惠民工程带来的和谐氛围。

  新攻略 

  成华发展谋求新跨越

  “成都市委、市政府筹巨资,帮助老东郊旧房换新房,完善人居环境,还为其提供就业、医疗、教育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体现了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有关专家称,实施“东调”和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踩准了产业和经济调整战略的鼓点,城市发展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必将成为成都东隅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

  乘势而上,建设现代成华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的背景下,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这对加快发展地方经济是机遇。作为成都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具发展空间的成华,如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化不利影响为重大机遇,实现区域经济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呢?

  新年前夕,成华区委召开五届七次会委会,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按照省市工作会议精神及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开创新天地,塑造新形象,实现新跨越”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建设“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总体定位,通过“一轴引领、四城驱动、一区辉映、三带贯穿”的发展战略,带头推进“两个加快”,将成华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产业竞争力强、城市品质高的城区。

  数据显示,成华区建设用地规划总面积达5万余亩,已整理出存量土地9000 余亩,未来3年还将整理出土地近3万亩……成华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明显的土地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等优势,为开创新天地、塑造新形象、实现新跨越创造了条件。

  区委书记何立斌提出,开创新天地就是积极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打造出过去没有的特色工作、亮点区域。塑造新形象就是着力打造崭新的城市景观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理念形象。实现新跨越就是坚持超常规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追赶、超越兄弟城区的目标。

  “清淅的思路,准确的定位,为成华实现追赶式发展,找准了着力点和突破口。”何立斌表示。按照发展总体定位,成华区将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对现代资本流、信息流、技术流、物质流和人才流的吸引力,建设资源集约利用、环境和谐友好、经济节能高效、宜居利商、发展持续的生态城区。通过规划引导、城市改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手段,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塑造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质、服务环境一流的现代成华新形象。

  “1413”做强产业支撑

  翻开成华区经济发展规划蓝图,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业、都市工业、都市旅游业、总部基地等现代产业,正成为加快成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实现“生态城区、现代成华”的总体定位,促进产业的合理有序发展,成华区及时对发展战略实施进行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房地产业为引擎,以商务服务业(总部经济)和商贸业为支撑,以都市工业、都市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形成综合竞争力强、辐射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根据城市分区规划和产业规划,成华将形成“一轴四城一区三带”的城市战略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成华区区长戴浚介绍说,“一轴”指沿二环路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轴;“四座新城”分别是成都(猛追湾)休闲商务城、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成都(地铁)城北商贸城;“一区”指北湖熊猫国际旅游风景区;“三带”即沙河城市景观绿带、东风渠城市生态绿带、三环路城市森林绿带。

  区域经济专家认为,目前二环路成华段发展较为成熟,但辐射作用不明显。按照“一轴引领”战略规划,成华区将整合所辖的二环路及周边区域,以高品质房地产开发和大型商贸零售业发展为带动,以“成都东区”等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商务、金融、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产业聚集和产业支撑,引领带动全区服务业发展。

  “四城”构架城东“新坐标”

  据了解,按成华区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成华区将通过跳跃式发展、重点突破的方式,在猛追湾、龙潭、新客站、城北地铁站打造“四座新城”,形成4个辐射周边10平方公里的新兴特色功能片区,构架城东城市新坐标。

  “RBD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投资13亿元。”成都RBD项目负责人介绍,成华区首次采用定向爆破方式,成功对猛追湾片区E地块实施爆破拆除后,随即启动了D地块的土地整理。按规划方案,成都RBD和建设路新商圈将进行连片建设,依托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集商务、商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中央休闲商务区,形成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成都(猛追湾)休闲商务城,全面刷新城东城市形态、产业业态。最近,建设路新商圈也完成了全面升级改造的概念规划,正在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和建议。

  “从旧场镇到总部经济城,龙潭正在实现历史性跨越。”戴浚称,依托成都市唯一“总部经济试验区”的招牌效应,龙潭工业区总部基地的领先地位开始凸显。成华区还将整合龙潭寺场镇、农村新居和龙潭工业园,对“大龙潭”进行总体规划和功能布局设计,按国际惯例和总部经济基地的标准,建设金融、商务、星级酒店等大型标志性建筑和设施,构筑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

  根据规划,保和——万年场将借助新客站的强劲引力与辐射力,依托沙河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商贸、物流、金融、商务、休闲等服务业,形成一个占地约4.2平方公里的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在城北双水碾及青龙片区,以红花堰地铁枢纽站和地铁“上盖”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成都(地铁)城北商贸城。

  “一轴四城一区”通过“三带”和畅通的城市路网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托起“生态城区,现代成华”……  

  新展望

  构建和谐美好新成华

  据统计,2008年,虽然受到汶川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成华区仍引进投资上亿元项目23个,新开工42个重大建设项目,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36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50元,增长14.2%。

  “成华的发展势头很好,但形势依然逼人,我们任重道远。”针对成华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形态不美、人气商气不旺的现状,何立斌认为,只要坚定信心,务实创新,抢抓机遇,成华区就一定能实现破茧化蝶。

  明确目标攀新高

  为开创新天地,塑造新形象,实现新跨越,成华区牢牢扭住建设经济建设这个关键,坚定发展信心,坚持走生活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任务:

  ——充分利用生态、交通、技术等资源优势,建设生态环境最优、产业竞争力最强、城市品质最高的“生态城区、现代成华”。

  ——通过三年不懈奋斗,成华力争在全省27个平原县域地区综合竞争力排位中进入前“三强”。

  ——2009年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攀高争先是我们发展的引擎、进军的号角、凝聚人心的力量。”区委书记何立斌说。围绕既定目标,成华区提出了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试验区建设“三个机遇”,并制定一系列加快发展的具体办法,坚持拼字当头、抢字当先,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在拼抢中集聚资源,在拼抢中争得主动,在拼抢中实现率先实现经济“回升提速”。

  据了解,成华区委、区政府将建立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工作推进会制度,每月研究项目规划、招商、建设等方面工作,加快成都RBD、龙潭总部经济城、北湖熊猫运动休闲绿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推进。同时,围绕改善民生,着力加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工程的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完成政府投资100亿元以上。预计2009年,成华区将按照项目建设大会战的要求,突出抓好实施10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的“双百工程”。

  加快两个“转化”

  “成华的优势明显,关键是加快转化。”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员阎星表示,“1413”战略是成华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空间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

  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成华区将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区属国有公司优化重组,采取BT、BOT、TOT等方式,大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成华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试点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中心城区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华模式”;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招商引资政策,设立奖励基金,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战略,提高承接产业转移实效。

  “加快交通路网建设,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基础。”据戴浚区长介绍,为突破道路不畅、路网不完善的瓶颈,成华区落实省、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在区内布局了城际铁路、新客站、地铁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有利时机,启动了“二环线、四射线、二节点”城市主干道路网建设计划,缩小区域间的空间距离感,形成以高速路、城市主干道、地铁等为支撑,以次干道、社区道路为补充的路网新格局。

  目前,成华区正围绕新型产业构建,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和抓手,在猛追湾片区、龙潭总部经济试验区、东郊企业生活区、北郊风景区“198”范围、三个“城中村”等重点区域,打响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形态战役,加快集中成片、集中规模、集聚品牌发展进程。按照战略规划,成华区还将挖掘电子科大、成都理工大学、“五院一局”人才、科技、信息资源优势,孵化转化生产力,打造总部型商业集群。尽快启动熊猫小镇、华润万象城、成都东区、圣灯片区“城中村”改造等260多个新项目,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后台管理
版权所属:【成都首嘉企业登记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市外资代办服务网—成都外资公司注册手续-注册成都外资分公司-成都注册外资公司-工商代理13981964009
执行时间:.045ms
Powered by 成都首嘉 V3.2.15 Copyright © 2005-2022. 蜀ICP备06007165号-3.